孟子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王常则  页数:193  
Tag标签:无  

前言

  关于《孟子》一书写作的时问,最早见于《史记·孟荀列传》,文日:孟子和“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志,作《孟子》七篇。”这应是孟子晚年的事情。孟子晚年仕齐,因劝谏齐宣王伐燕事不被听从而辞职。这时孟子感到失望,同时也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主张又不能实现,于是归隐乡里,不再出游,从事著书。  司马迁只是说“作《孟子》七篇”,但东汉应劭在其所作《风俗通·穷通篇》中却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孟子》十一篇”。关于“《孟子》十一篇”,东汉赵岐在其所作《孟子章句》中说“又存《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枉也。”赵岐因为外书是伪造而不予作注,以后读《孟子》的人,也不去读它,这样,就逐渐亡佚了。  孟子生前名气并不很大,到汉朝人们也是把《孟子》看作子书的,如《汉书·艺文志》就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但也应看到孟子及《孟子》一书在汉朝逐渐得到重视,如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就曾说:“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又说:“《论语》者,五经之馆锫,六艺之喉衿也。《孟子》之书则而象之。”把《孟子》和《论语》相比,可见《孟子》在赵岐心目中的地位。  先秦诸子所作,如《墨子》、《庄子·内篇》、《荀子》都每篇各有主旨,篇名也与主旨相应,而《孟子》各章都没有逻辑联系,只是积章而成篇,篇名只是撮取第一句的几个字,无关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相同,而不同于《墨子》、《庄子》、《荀子》,赵岐所谓《孟子》拟《论语》而作,从表面看即就此而言。  从内容看,《论语》既是“五经之馆锫,六艺之喉衿”,而《孟子》是“拟圣而作”,那《孟子》也就成为经书之传记了。对此,东汉人王充在其所作《论衡·对作篇》说得更为明确,文日:“杨墨之学不乱传义,则《孟子》之传不造。”而《汉书·刘向传》、《后汉书·梁冀传》、《说文解字》等书或书传中,所引《孟子》的话都称之为“传日”。又汉文帝曾对《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各置博士,名日“传记博士”。可见在汉朝把《孟子》视为经书之传记,将《孟子》与《论语》并提是很普遍的。  唐代颁行《五经正义》,《孟子》不列入其中。到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书《论语》、《孟子》、《仪礼》、《周礼》、《礼记》、《左传》、《谷梁》、《公羊》、《书》、《诗》、《易》十一经刻石。人宋以后,太宗又加以翻刻,这样,《孟子》就被列为经书了。到南宋时,朱熹从《礼记》中取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从此,《孟子》一书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明清两代,在科举考试中规定八股文题目从《四书》中选取,并要求“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就成为读书人必读和熟读的书了。  《孟子》自问世以来,注释很多,其中著名的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和清焦循《孟子正义》等。赵岐为东汉经学家,字郐卿,初名嘉,字台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任并州刺史,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有《孟子章句》,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是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所著《孟子集注》为其经学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之一。焦循,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家传《易学》,但对《孟子》也有研究,著有《孟子正义》,该书以东汉赵岐注为主,搜集清代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汇编而成,是清代《孟子》注解中最详备的一种。  除上述外,研究《孟子》的主要著作还有《孟子正义疏证》、《孟子音义》、《孟子外书》等。《孟子正义疏证》,清戴震著,共三卷,内容从考据训诂阐发“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哲学范畴的根本意义,以反对“宋以来儒书之言”为主,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孟子音义》,宋孙爽撰,二卷,内容补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缺少《孟子》的不足,可以据校今本东汉赵岐注的失误。《孟子外书》,相传《孟子》七篇之外,另有《外书》四篇,后亡佚,今本系明人伪造。  《孟子》一书因广为流传,字句早已清楚可诵,所以此次整理出版,原文依据通常流行本,从简化字时也做到审慎考虑,如《公孙丑下》中的“虫氐舂”一词,查证有关字典,“袁”与“蛙”同,因写作“虫氐蛙”。断句主要依据作者自己的判断,个别地方参考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如《尽心下》中有“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一句,对其中“间介”的理解是断句的关键。孔广森《经学卮言》:“间介,盖隔绝之意。径,路也。蹊,足迹也。”参考此,即将该句断为:“山径之蹊问介,然用之而成路。”注释方面,在自己判断的基础上,主要参考吸收了东汉赵岐注、宋朱熹注和清焦循注,及一些有关文献,力求简洁达意。译文方面,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文字的通顺和典雅。本书还在每篇之首加有题解,以便读者对该篇先有个大致的了解。书后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研究员梁涛先生所撰之“孟子行年表”、“《孟子》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孟子》重要研究著述”,以方便读者使用。疏漏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译注者  2008年4月

内容概要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而《孟子》一书则是研究孟子思想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本书收入了《孟子》的全文,此外还附有详尽的注释及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以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本书除收入了《孟子》的全文外,还附有详尽的注释及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本书内容丰富,注释细致全面,较好地反映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该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部古代文学经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藉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书籍目录

前言孟子的生平及学说(代序)梁惠王上梁惠王下公孙丑上公孙丑下滕文公上滕文公下离娄上离娄下万章上万章下告子上告子下尽心上尽心下附录  孟子行年表  《孟子》名言警句  《孟子》重要研究著述

章节摘录

  ◎梁惠王上  题解  《梁惠王上》不仅记述孟子与梁惠王的议论,还记述了孟子与梁襄王、齐宣王的议论。孟子在议论中,主要宣扬了“仁义”思想,认为国君保有仁义,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能无敌于天下,就能吸引民众的归附。同时,孟子还指出实施仁政要做到施政爱民,与民同乐,适时征用百姓,发展小农经济,使民众安居乐业,不饥不寒。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②。万乘之国,弑其君者③,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④。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⑤。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前369年-前319年在位。前362年,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他在位的前二十几年内,魏国强大,前344年召集逢泽(今开封东南)之会,自称为王。后被齐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击败,国势渐衰。  ②征:收;取。  ③弑:我国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④万乘之国,千乘之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战国时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强弱大小。千乘之家,百乘之家:春秋战国时诸侯国执政的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拥有这种封邑的卿大夫叫家,其强弱大小也往往以兵车的多少来筏量。  ⑤餍:吃饱,引申为满足。  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头!不辞千里辛劳而来,是不是将有什么利益带给我国呢?”孟子答道:“王您为什么要谈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王说:‘怎么样才能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么样才能对我家有利?’士人百姓说:‘怎么样才能对我自己有利?’(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求自己的利益,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死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死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卿大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孟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严肃认真的经典读物,编者甚至还以对版本和出处作了说明,专业态度可见一斑。自己先研读,以后和孩子一起读。
  •   很好、值得一读
  •   对我学习有帮助!
  •   这套书的质量很不错,值得收藏,
  •   之前买过几本这种版本的书。
  •   这一系列的书买来收藏是不错的
    价钱比较合理
    而且,里面的翻译解释也不错
    还将名句用点注明出来了
    还介绍了作者的生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