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珍藏

出版时间:2003-2  出版社:香港恒嘉出版公司  作者:戴金生  页数:127  字数: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国素称文物之邦,历代遗留下来的古文物,多不胜数,不仅可供我们稽考先贤制作之源,寻索其变化之迹,也是中华先祖精神之结晶、民族文化之表现。古代工艺的兴废,每与国运世变、政经发展有密切关系。举凡国家政治清明者,其制品必定精良;反之刚不然。譬如汉唐陶器,其规模之宏大,远胜辽金。清代自嘉庆以后,其瓷器之质亦远逊盛清康、雍、乾三朝。占文物之收藏现象亦是如此,灾年饥民,盛世文物,千真万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更强,民更富,收藏之风蔚然而起,作为中国人,我自豪;作为收藏家,我鼓舞。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对这国宝珍品,如何保存研究?如何出版陈列?藉以发扬我国艺术与文化,实是我中国人之共同责任。今辽宁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民问个人收藏丛书”,分门别类逐年推出,无疑是对“藏宝于民”这个良策之喝彩,是应受到公众欢迎及支持的益事。嗜古敏求,不独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从中领略到不少书本上所缺乏之实际知识。古文物经历千载朝代更迭与兴衰,欣赏之余,也感到人生造化,可使个人对于成败得失,处之泰然。此外,要成为一位快乐的文物鉴赏家,更须具有深厚涵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明辨真伪,详考文物之历史源流。在此竞争之现代商业社会中,收藏及鉴赏文物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自我提升,也深具潜移默化之协调作用。从个人之亲身体验而言,我深感受用不浅,乐趣无穷。想来,“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的作者藏友们,大概也会有这般感受。

内容概要

本书是辽宁画报出版社《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之一,由钱币收藏家戴金生先生撰稿。书中主要讲述中国铜元的兴衰历史,铜元的特征,铜元珍品赏析,铜元辩伪以及价值走向。

作者简介

戴金生,笔名阿贷,雅号:铜板先生。辽宁锦州人,1963年6月29日生,1985年毕业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沈阳铁路局客运公司锦州客运分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
业余酷爱诗歌和收藏。诗作曾在《诗刊》、《星星诗刊》举办的新诗大奖赛中获奖,还曾获铁道部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铜元兴衰简史
一、铜元的诞生背景
二、铜元的发展历程
三、铜元的衰落原因
第二章 中国铜元特征面面观
一、铜元的铜质区别
二、铜元的图饰变化
三、铜元的文字差异
四、铜元的币值种类
五、铜元的形制样式
六、铜元的错版现象
七、铜元的别品类型
第三章 中国铜元珍品赏析
一、铜元的名誉珍品
二、自藏的铜元精品
第四章 中国铜元辩伪及价值走向
一、铜元的真伪辨别
二、铜元的增值潜力
三、铜元的价格定位
附表一:清代光绪元宝铜元币面中心花饰图例
附表二:清代铜元常见各式龙图集锦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中国铜元兴衰简史铜元,也称铜板或铜币,是中国近代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形制与沿用两千余年的方孔圆钱有别,但实质上没有脱离当十制钱范畴,与大钱制度一脉相承,只不过是一种替代制钱的新型币种而已。一、锔元的诞生背景中国铜元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满清王朝对外割地赔款,对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遭受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后,“资财耗费无数”,逐步走向衰败。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大举入侵中国,外国银元也逐步占领中国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从1854年(咸丰四年)开始,清政府命各省钱局铸造当十、当五十、当百乃至当千大钱,企图弥补军费并使经济起死回生,却以失败而告终,仅当十大钱勉强贬值折二行使。至同治、光绪年间,由于铜价昂贵,清政府不堪重负,各省钱局相继停铸制钱,市面上开始闹钱荒,商民交易受阻。为挽救制钱制度,解决钱荒,清政府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改良钱法,购置外国洋机器铸造银元、制钱。这样,既可抵制沿海城市外国银元乘虚行用之弊,又可解决令统治者头痛的民间私铸制钱问题。1887年(光绪十三年)正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朝廷使用机器铸钱,获得批准,遂购买英国造币机器在广州设厂,于1889年(光绪十五年)初落成“广东钱局”,同年4月26日开机试造制钱。1889年(光绪十五年)8月,张之洞又上奏朝廷陈述铸造银元的理由,又获批准,并于翌年4月仿外国银元式样始铸中国银元——龙洋。机器铸造制钱、银元在广东获得成功后,一些省份便效仿设厂,先后有湖北、浙江、直隶、福建、江南、奉天、吉林等省置办外洋造币机器铸钱。各省机铸方孔钱正面均钤汉文“光绪通宝”四字,背面多钤“宝X”满文钱局,也有钤汉文的,如广东、奉天省机铸制钱。

后记

在20世纪80年代收藏热席卷全国之际,我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从1987年起,我开始集邮,不仅把手头的零用钱购买了邮票,而且连亲属给的结婚“红包”,也背着爱人买了邮票。当时,我面对“方寸世界”的诱惑不能自拔,有次竞花108元钱买了一枚面值8分钱的生肖猴票,爱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傻”的人,决意到邮票市场明察秋毫,才肯罢休。收藏的嗜好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孩提时,我就喜欢收藏一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如:小人书、烟标、子弹壳、玻璃球、毛主席像章等。记得读小学时,我常与小伙伴一起徒步十几里路,到驻军打靶场拣子弹壳,攒了很多品种,有机枪的、步枪的、手枪的大小不等,红铜、黄铜及铁质的都有;可惜,这些子弹壳后来都卖给废品回收站了。虽然那时的藏品没有一件留存到现在,但追根溯源,该是我收藏意识的启蒙吧!我所生活的城市因著名的“辽沈战役”而闻名于世,现今“锦州古玩商城”也扬名关内外。我接触铜元,是1993年初的事情。我发现钱币摊上有一种自己从未见到过的钱币,便花上一元钱买枚图文清晰的“丁未大清铜币二十文”,由于好奇心驱使,一发而不可收拾。我逐渐淡化集邮,转向专门集藏铜元。每到“双休日”,早饭都不吃就往古玩市场跑,我常为寻觅到一种新的铜元版别而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乐此不彼。每每伏案把玩整理成册的铜元,好像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外界芸芸众生的喧嚣从来就不存在。在与铜元实物的对照中,曾经浮躁的心态平静如止水,那一时刻,我完全融于中国近代铜币的变幻莫测、庞杂精深的文化和历史氛围之中,以期达到“以币证史,以史论币”的境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我国素称文物主邦,历代遗留下来的古文物,多不胜数,不仅可供我们稽考先贤制作之源,寻索其变化之迹,也是中华先祖精神之结晶、民族文化之表现。古代工艺的兴废,每与国运世变、政经发展有密切关系。举凡国家政治清明者,其制品必定精良;反之则不然。譬如汉唐陶器,其规模之宏大,远胜辽金。清代自嘉庆以后,其瓷器之质亦远逊盛清康、雍、乾三朝。古文物之收藏现象亦是如此,灾年饥民,盛世文物,千真万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更强,民更富,收藏之风蔚然而起,作为中国人,我自豪;作为收藏家,我鼓舞。    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对这些国宝珍品,如何保存研究?如何出版陈列?藉以发扬我国艺术与文化,实是我中国人之共同责任。今辽宁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分门别类逐年推出,无疑是对“藏宝于民”这个良策之喝彩,是应受到公众欢迎及支持的益事。    嗜占敏求,不独可以陶冶性情,更可从中领略到不少书本上所缺乏之实际知识。古文物经历千载朝代更迭与兴衰,欣赏之余,也感到人生造化,可使个人对于成败得失,处之泰然。此外,要成为一位快乐的文物鉴赏家,更须具有深厚涵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明辨真伪,详考文物之历史源流。    在此竞争之现代商业社会中,收藏及鉴赏文物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自我提升,也深具潜移默化之协调作用。从个人之亲身体验而言,我深感受用不浅,乐趣无穷。想来,“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的作者藏友们,大概也会有这般感受。                                                             徐展堂                                                            2001年4月于香港

编辑推荐

《铜元珍藏》: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铜元珍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