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于竹帛

出版时间:2004-3-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钱存训  页数:185  字数:2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以殷墟甲骨、西陲简牍和敦煌卷子等多项重大文物发现,闻名于世。而当代著名学者人物,自王国维先生著成经典大作《简牍检署考》之后,能将有关书籍历史文物众多方面总括贯通,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研究的,惟有旅美华人学者钱存训先生的这部《书于竹帛》。在他之前,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也曾说过:“我们可以断言,钱著和卡特的名著(即《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西传》)完全可以媲美而并驾齐驱。”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娓娓而述的风格,把一切文字学文物的“门外汉”,引入中国古代文字及其载体和书写工具之演变历程,多角度地观照其源远流长和多姿多彩。至于学术方面的真知灼见,宜称层出迭见,盘踞前沿,故又为一切研治中国文物学、考古学、文化史、科技史之学人案头必备。

作者简介

钱存训,1909年生于江苏秦县,幼年曾念过私塾,1926年毕业于淮东中学。中学时代曾积极参与五卅爱国运动,后投身北伐军。1928年入金陵大学攻读,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兼职。1932年获文学士学位。大学修读期间,曾选修刘国钧教授主讲的《中国书史》和《图书馆分类法》课程,深受影响。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工程参考部主任(为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1947年赴美,作为北平图书馆交换馆员到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工作和进修。他与夫人许文锦女士将1936年以来“芝大”图书馆所积存的中文藏书,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将是十多万册藏书加以整理和编目,为“芝大”远东图书馆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2年考获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论文为《Western impact on China through translation》。1957年再考获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为《The pre-printing records of China :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inscriptions and books》此论文经多年补充和修改后以专书《Written on bamboo and silk : the beginnings of Chinese books and inscriptions》于196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5年香港中文大学周宁森博士译成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1980年,又被译成日文本。从1947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至1978年退休为止。除担任馆长职务外,他也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系教授,主讲《中国目录学》和《中国史学方法》。此两门课是图书馆学系和东方语言文化学系研究生必修课程。从1964年至1978年间先后培养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生。退休后,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和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
钱教授一生致力于图书馆学、历史学研究工作,著述巨富,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有100多种。主要的专著有:《西方通过翻译对中国的影响》(硕士论文),《书与竹帛》(博士论文),《关于东亚的图书馆资料》,《美国图书馆的东亚藏书近况》,《中国:书目提要》,《纸和印刷》,《中国印刷术》等。1968年曾应李约瑟(Joseph Needham)之邀请参加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关造纸制墨和印刷术方面的内容。1982年出版的《纸和印刷》一书是一部权威著作,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钱教授献身美国图书馆事业50多年建立了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远东图书馆。而对整个美国远东图书馆界作出了贡献。

书籍目录

本书版次说明 上海版新序 李学勤序 写作缘起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占代文化的遗产   二、贞卜和祭祀文字   三、官书和档案   四、史官的职权   五、私家著述和藏书   六、焚书之祸   七、古籍的整理   八、宗教文学的盛行 第二章 甲骨文   一、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   二、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三、商代的字汇和书体   四、甲骨的形式和契刻   五、卜辞的内容和排列   六、甲骨中的记事文 第三章 金文和陶文   一、金文的性质和类别   二、金文的款式和用途   三、镜铭   四、货币文字  五、印章和封泥   六、陶器款识   七、砖瓦款识 第四章 玉石刻辞   一、石鼓文和古代刻百   二、碑碣、摩崖和墓志   三、石经  四、释、道经典刻石   五、玉器刻辞   六、拓印的起源和技术 第五章 竹简和木牍   一、书籍材料的演化  二、战国及秦代竹简   三、汉晋简犊  四、竹木的整治  五、简牍的形式  六、行格和书体  七、古书的单位和种类  八、编装的方式第六章 帛书  一、丝织文化的起源  二、帛书的年代  二、帛书的发现  四、长沙缯书和帛画  五、帛卷的材料和形式  六、帛书的特殊用途第七章 纸卷   一、纸的定义和起源   二、纸的发叫和改进   三、纸的流传和广被   四、纸的西源说   五、古纸的发现   六、敦煌纸卷   七、古纸的材料和制作   八、古纸的加工和保存   九、卷轴制度 第八章 书写工具   一、毛笔的发展   二、毛笔的形式   三、黑墨和丹书  四、烟墨   五、漆书和石墨   六、砚石的质料和形式   七、书刀的形制和用途 第九章 结论   一、书写材料的类别   二、古代文献的传承   三、各种铭文的年代   四、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五、书写和复制的技术   六、中国文字的演化   七、字汇的增加   八、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   九、中国文字记录发展的因素 后序 增订说明 附录   一、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评介   二、英文本《书于竹帛》评介   三、日文本《中国古代书籍史》序言   四、《书于竹帛》评介摘要   五、书海求索,勤耕不辍   六、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 图版

章节摘录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土地分封的时代乃告结  束。虽然大帝国只延续了15年,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给中国社  会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封建制度被废弃,度量衡制度标准  化,书写的字体亦加统一而简化。为了增强统一,秦廷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  方法,言论与思想的控制,只是其中之一。大量的古籍被毁弃,历史上著名  的“焚书坑儒”事件,便是这新王朝统治政策的一部分。  焚毁书籍作为思想控制的方法,并不始自秦始皇,先秦法家思想中早有  此说。《韩非子》记载,商鞅为秦变法, “教秦孝公……燔《诗》《书》  而明法令”。韩非子也说:“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  之语,以吏为师。”焚毁书籍的方法,实际上早已为一些  P10  封建诸侯所采用,因为早在春秋时代,已有文献不足征之感了。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称帝之后,丞相李斯建议:“非秦纪皆烧之,非  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毫  无疑问,很多图书是被焚毁了,其中主要是当时各国的历史记录、儒家经典  和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学说。但也有部分得以保留,因焚书令中,有很多种  书籍是明白规定不在焚毁之列的,特别是《秦史记》和博士官所藏的书籍,  以及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书籍都加以保存,也有很多私家藏书亦未被焚  毁。  焚书令只严厉执行了一段很短的时间,禁书的种类亦有相当的限制,当  李斯在公元前208年死后,焚书令的执行可能便松弛了。可是当公元前206年  秦室覆亡,项羽攻陷咸阳,焚烧秦宫室,因为不加甄别,可能将秦代官方留  存的书籍又都付之一炬。现在已经没有汉代以前的史料可以覆按,我们无法  估计,到底有多少书籍因政府的管制而亡佚,有多少因后来的灾害而毁灭。  总之,这是中国历史记载中书籍和文献所遭受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损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于竹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一本非常好的书!作者钱存训先生是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是很有名的华人学者。这本书有系统介绍印刷发明以前中国文字记载方式的书籍,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是图书学方面的经典学术著作,非常适合为学生的教材。我也是在老师的推荐下买的,读后真感受益良多。
  •   我们老师说,比那些所谓的图书学新论更值得看,钱存训先生真正做到了人问关怀
  •   想了解我国的古代书写发展史的可以好好读下
  •   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一本名著,看完这本书你会为你做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   这种经典之作是必须收集的!向钱先生这样专心做学问的人表示致敬!另外书的包装很精美,还有塑料封皮包着,其实现在都没舍得拆呢!强烈推荐!
  •   从书中让我了解到我们书写顺序的由来~~~感觉很有意思~~
  •   这本书完全可以成为教科书。
  •   找到一本自己喜爱而且收获颇益的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太喜爱这本书了!!
  •   图书馆学、编辑出版学经典读物,老师推荐的,很权威!呵呵
  •   很好,对于我的专业编辑出版史有着一定的帮助……
  •   内容不错,可惜包装连塑料纸都没有(也许长途运输开了),有毁损。可惜。
    是值得收藏的书。
  •   本书比较陈旧,当然插图更加模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