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汉)刘向,(汉)刘歆 编定  页数:全三册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

内容概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是伟大的诗人陶渊明读了《山海经》后所引发的赞美与感叹。    《山海经》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的知识,以及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并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情况。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中《山经》共五篇,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有《海外经》四篇,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四篇,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五篇,记载黄帝、女娲和大禹等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山海经》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创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可以称为“中国文学的宝矿”。    《山海经》编者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直观的解说,为《山海经》做出准确、翔实的译注,并配以精彩的版画插图。《山海经》还精心为读者增加了名家批注,例如郝懿行、郭璞等著名学者对山海经的精辟解读,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上一层楼。此外,《山海经》参考各家研究成果,为原文做出最准确的注释。在译文方面,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以流畅的白话文再现《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这本书对《山海经》做出了详尽的阐释和准确的解读。通过图文配合,达到赏心悦目的阅读效果;通过名家批注,提升阅读体验;将注释、译文与原著有机融合,从而把《山海经》的精髓呈现给读者。

作者简介

  刘歆,(约公元前四六年至公元后二三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谶纬而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以能通经学、善属文为汉成帝召见,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受诏与其父刘向领校“中秘书”(内秘府藏书),协助校理图书。刘向死后,继承父业。哀帝时,刘歆负责总校群书,在刘向撰的《别录》基础上,修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自西汉晚期开始,古文经学的振兴是与刘歆的积极倡导分不开的。他在长期校理中秘书籍的过程中,接触到大批外人无法看到的古文经籍,从而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做出了空前的成绩。具体地说来,有以下几点。  刘子骏集第一,重新排列了六艺的次序,把《易》经提到首要的地位。同时,协助刘向将内朝秘藏中发现的《古文易经》校对当时通行的《易经》各种隶书本,把费氏《易》定为古文经典。自孔子以来,六艺次序总是以《诗》、《书》为先,然后一般是《礼》、《乐》、《易》、《春秋》。刘歆认为,“六艺之文,……《易》为之原”。他对《易》颇有研究,认为《易》经由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三位圣人才完成的,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因此,六艺之首当推《易经》。从此以后,历代志书和目录关于六艺的次序,均以刘歆的说法为准。至于《易》的流传,西汉施氏、孟氏、梁氏、京房、费氏《易》、高氏《易》等等,都是隶书的抄写本子。刘向、刘歆父子发现了战国遗存的古文本,用来校对各种隶书本,结果只有费氏《易》与古文本相同,于是确定费氏《易》为古文经典。  第二,首次披露了《古文尚书》和《逸礼》的来历,将秘藏的古文经本传出内朝,使更多的士人有机会学习。鲁恭王从孔子旧宅中发现了古文《尚书》与《逸礼》,后由孔安国献给朝廷,藏于秘府。向、歆父子整理时,发现古文《尚书》比今文本多出十六篇,并对欧阳氏、大小夏侯氏三家今文本作了校核,发现了一些脱字之处。刘款在《移让太常博士书》中,首次披露孔壁古书的事实,使朝野士人都知道还有《古文尚书》与《逸礼》的存在。这对推动古文经典的广泛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首次把《毛诗》归于古文经典。刘歆少时通习今文《诗》学,后来才读到《毛诗》。他根据内朝秘府的资料,知道“又有毛公之学,在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汉书·艺文志》)。第四,首次把《周官》称为“经”,列入古文经典。《周官》名称,始见于《史记·封禅书》,原来不称“经”,与儒家经典没有什么关系。刘向、刘歆整理时,开始归入“六艺略”礼类,称之为《周官经》六篇。第五,重新整理《左氏春秋》,探求全书的义理。从汉初直到汉成帝时,传习《左氏春秋》的有北平侯张苍、贾谊、赵人贯公、张禹、尹更始及其子尹咸、翟方进、房风等人。由于“《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访而已。”刘歆校“中秘书”时,看到《左氏传》古文本“大好之”。遂向丞相翟方进和亟相史尹咸学习《左氏春秋》,质问大义。史称,“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汉书·刘歌传》)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决不能理解为刘歆开始附加上解经的评论(如历代某些今文经学家所认为的)。其实,《左氏春秋》流传至战国末期,已逐渐地加上“礼也”、“非礼也”、“君子曰”、“仲尼曰”之类评论。至于《左传》中所谓五十凡例,也是原有的,并非刘歆伪造。这就是说,刘歆改变了过去只注意文字训诂的局面,进而着重“发明”即阐发全书的微言大义;不仅件”章句”,而且讲“义理”。这样,《左氏传》经由刘歆的引传解经,“章句”与“义理”皆备,成为汉代《春秋》学的一家,可与《公羊传》和《毅梁传》相抗衡。刘歆还强调左丘明这个传说人物的可靠性,说他“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汉书·刘歆传》)这当然没有什么真实的根据,不过是用来抬高《左传》在六艺书中的地位罢了。  刘歆对“五经”古文经典的整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特别爱好且最有研究的是《左传》。汉哀帝即位时,刘歆建议将《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下沼征询臣下对立《左传》博士的意见,同时让刘歆去跟今文经博士们讨论经义。今文博士“不肯置对”,拒绝设立古文经博士的建议。这使刘歆十分恼火,写了一篇驳斥太常博士的书文。刘歆的《移让太常博士书》,是汉代经学史上一篇重要文献。它首先肯定了孔子与六艺的关系,认为孔子正乐、《雅》、《颂》,修《易》,序《书》,制《春秋》,“以纪帝王之道”,“夫子薨而微言绝,经历战国和暴秦”,“道术由是遂灭”。汉兴七八十年间,虽然经书颇出,广立学官,建置博士,但是,“离于全经,固已远矣”。接着,书中披露了孔壁古文《尚书》与《逸礼》发现的事实,介绍了秘府所藏左丘明撰的《春秋》古文本,指责太常博士们“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最后强调指出,根据汉宣帝广立《毅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的成例,“义虽相反,尤并置之”,应当将古文经列为学官。“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嫉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汉书·刘歆传》)。刘歆的言辞甚切,引起太常博士们的怨恨。大司空师丹大怒,“奏歌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尽管汉哀帝袒护刘歆,以为“歆欲广道术,亦何以为非毁哉?”(《汉书·刘歆传》)但刘歆终究得罪了当权大臣,又为今文博士们所讪谤,被迫离京去当地方官,数年后以病免官,居家不出。  汉平帝即位,王莽操纵朝政,重新起用刘歆。王莽自比周公,号“安汉公”,追封周公和孔子的后代,追溢孔子曰“褒成宣尼公”。在这些活动的背后,包藏着王莽篡汉的祸心;而刘歆成了王莽政治阴谋的追随者。《汉书·儒林传》载:“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网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但这时倡导古文经学,已经丧失了学术意义,成为王莽政治阴谋活动的一个部分。壬莽篡汉建立“新”朝后,刘歆成为国师,号“嘉新公”。王莽改制时,始称《周官》为《周礼》,根据《周礼》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专念稽古之事”,如班固所揭露的:“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样,刘歆以古文经学服务于王莽的改制活动,建置《周官经》博士,也就无学术价值可言。当时,左将军公孙禄对王莽说:“国师嘉信公颠倒五经,毁师法,令学士疑惑。”(《汉书·王莽传下》)  刘歆陷入政治旋涡后,又想极力挣脱。他谋诛王莽,事泄自杀。刘歆的著作大多已亡散,其《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保存在《汉书·刘歆传》中,其《七略》今基本保存在《汉书·艺文志》中,其《三统历谱》在《汉书·律历志》中也尚存梗概。此外如《尔雅注》、《钟律书》等均佚。明代人曾辑有《刘子骏集》。

书籍目录

册一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册二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册三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    鲁迅    当时中国学者在对人种起源问题的论证上,都利用了《山海经》、《穆天子传》及其他许多古文献上的神话、传说资料。    钟敬文    《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    谭其骧    “地理学”一词始见于我国《易经·系辞》和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地理学》,我国最古的地理书籍有《禹贡》、《山

编辑推荐

《山海经(插图本)》为“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之一,将原著内容更直观形象地呈现给读者。图文配合,精选历代学者所绘《山海经(插图本)》插图约二百幅,与原著相得益彰,带给您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选字注音,生僻字和异体字分别注音,使读者诵读经典畅快淋漓。专家注释译文,使原文通俗易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海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书从印刷到质量到整体感觉非常好,贵是有道理的,不过这种书大概就适合摆在书柜里,普通阅读的话还是推荐《图解山海经》
  •   订线的。。看起来相当好看。有古代那种感觉。内容只是翻了翻而已。。还没细看。挺喜欢的。
  •   发货快,喜欢这书的封面,好像真的捧着的是古代的书
  •   这套书感觉非常棒,是儿子要的,拿到书他很喜欢,老公说此书有以前那种大户人家的藏书的感觉,不错不错。
  •   看书的时候要小心意义
  •   用纸,印刷及整理很不错,装帧很古典
  •   不论装订上还是纸张、印刷上都很好
  •   只能说比较尊重原著。。。。但是和我小时候买的台湾版的真的差很多。。。。。也许是我要求太高了。。。。不过还是说一句我不知道彩图彩到那里了。。。。。顶多是个双色。。。。
  •   买的时候原来以为是和我小时候看那些杂志一样,谁知是古文。把它放进书柜吧,权当附庸风雅。
  •   不是很贵。因为有注音才买的。至于插图不要报什么期望!
  •   书挺厚的,内容全面。挺不错的
  •   一直想买本山海经,好不容易找到这么物美价廉的,只剩下两本,就赶紧都买了,正好和朋友一人一本。是难得的全本,还有完整的翻译和插图,封面也很精美!
  •   没什么可说的,喜欢就买。装帧设计、纸品都不错。值得拥有。
  •   这个厚的一本书,这样的价格很让人惊喜。而且书的质量也不错的,超值
  •   经典啊,有读解。便于阅读。
  •   专门买来科普古剑的内容~ 不过书不错~
  •   很厚的一本。。以前曾看过电子版本。。倒也是超值。
  •   拿到手感觉不错。书的印刷和手感都不错。唯一觉得不满意的是书中插图。图不全且不提,有些图的位置不正确。
  •   就一般般吧!好就数那个封面了!
  •   到货速度比预计时间早了两天,又是快递免费的。。。心中窃喜,打开包装,360页的书很厚,纸张也很喜欢,字体很大,看着也舒服。
  •   本来以为是小小一本,没想到这么大,有图图有译文有注解,如果54掉上面写的什么CCXT砖家推荐的话,这真的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书。
  •   值这个价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